【中品联智库】特产大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2015-01-31   浏览:   来源: 未知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都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战略定位与规划,甚至需要有指导战略的战略。 福来积十多年品牌农业策划经验,总结出特产企业必须把握的三大关键点:第一点,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发动机;第二点,产业是基础、是根基;第三点,市场是根本。这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都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战略定位与规划,甚至需要有指导战略的战略。
福来积十多年品牌农业策划经验,总结出特产企业必须把握的三大关键点:第一点,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发动机;第二点,产业是基础、是根基;第三点,市场是根本。这三大关键点,是特产大发展战略的战略,是指导特产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与规划的最高指导思想。
 
关键点一: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发动机
1. 企业是主体。市长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企业是特产所依托成长发展的主体,政府不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成败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是。可是现实经常出现错位。
由于特产往往被当地政府视为脸面和名片,在特产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和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在产业规划、用地用钱、优惠政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独家品种、科技奖项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扶持和帮助。长此以往,有的特产企业形成了倚重政府要钱、要项目、要政策、要优惠的习惯。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忽视了企业是市场主体这个根本,在工作思路上、营销方法上有时会把领导的旨意当作指导市场工作的方针,做出非市场化的决策,致使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跑偏。
政府和领导这边有时也会出现问题,他们支持爱惜特产企业的目的和用意没有错,但是由于他们对市场规律不熟悉,对企业管理不内行,容易犯长官意志替代市场规律的毛病,有时会做出超出企业能力、违反市场规律的决定,对此,企业家有时因为自己缺少判断,有时碍于面子,失去了企业是市场主体的根本定位,最后做了事与愿违的事情。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岳福洪深有感触地回忆,自己在当北京怀柔县委书记时,政府召开生产经验交流会。一个生产大队长上台介绍经验,就一句话:“不听话!政府让我往东我就往西,政府让我往南我就往北。”
“当时把我气得够呛。” 但岳福洪坦言,现在想起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几乎是最后一个获得市场信号,如果非要用行政决策去干预经济,那肯定会出问题。市场的事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企业的事应该由企业来办。
因此,特产企业要想大发展,必须市长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 企业家是发动机。
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定有一位拥有伟大理想的优秀企业家。同时,伟大的事业,也必然催生伟大的企业家。
伟大企业家是这样杰出的人:推动产业进步,引领消费者升级,打造伟大品牌,创建卓越企业。
现在是中国企业家经济影响和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时候了,中国农业产业的品牌运动前所未有地高涨。引领农业全产业链浪潮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得好:“当代最伟大的转型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居民膳食结构调整、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企业转型的大舞台。掌握机遇需要创新的勇气。”
大理想才有大责任,大责任方出大智慧,大智慧造就大品牌!
任何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品牌的创建和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推动与引领,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与开拓精神。企业家在推动社会与经济进步中是最能动最有创造力的要素,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经营领域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
企业家是1,其他资源都是后面的0。
在开创品牌农业事业、创建特产品牌工作中,领军者的理想、信念、志向、胸怀、胆识等软实力,其重要性绝对要胜过其他所有硬件条件。企业家是最核心、最重要和最具驱动力和能动性的要素,其他诸如资金、设备、技术、原料、人才团队、市场谋略等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要素。企业家就像 “1”,其他资源要素是“0”。如果有了企业家这个“1”打头阵,后面加的“零”越多,数字就越大;如果没有企业家这个“1”,无论你堆砌多少个“0”结果都是“0”。
一句话,企业是推动特产企业和特产品牌发展的核心力量,品牌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必然依靠拥有伟大理想的企业家。
 
关键点二:产业是基础,是市场发力品牌创建的前提
1. 夯实产业基础
地方特产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产业工作适当先行,夯实产业基础是特产企业资源的整合、能量的积蓄的过程,是企业市场发力品牌创建的前提。
所谓产业基础包括:种养基地的整合、扩大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申报;独家特色品种的申报、相关奖项的评选;对省和国家顶级科研单位技术力量的整合借势;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项目或者资金支持的争取;对品牌和商标乱局的清理整治,等等。这是特产发力做品牌,走向全国的基础。
一般来说,特产企业由于往往是地方政府所关注和支持的,他们在产业端的工作做得好,也是他们所擅长的。对这一点应该大力肯定。
2. 五轮驱动,全社会协同推动
地方特产企业和品牌的创建与发展,是政府、行业组织、专家、龙头企业和农户五轮驱动。
地方政府是地方特产事业发展的一支绝对重要的力量。地方特产从本质上说是农业,因此,任何一项推进农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工作,其背后都有国家的支持。
在中国搞地方特产,必须用好政策,争取支持,行业协作,企业作为。
2011年9月,中央七部门在《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品牌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其基本原则就是“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战略目标,以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指导方针,其起点和着眼点恰恰就是现代农业。
我们在农业策划的工作实践中发现,搞现代农业、特产农业和品牌农业,农民和农庄个体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在世界范围里都是这样,无论是新西兰的佳沛奇异果、还是美国加州大杏仁、亦或是中国的阳澄湖大闸蟹莫不如此。
地方特产由于与生俱来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不仅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的支柱,而且因其产业的特色、经济的差异性而成为最能代表当地区域经济特色的名片,是振兴一方经济的特色好牌。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地方特产,希望它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动机。
各级政府领导抓经济的目光已经从工业、服务业转向了农业,从工厂转向了土地,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内蒙古的乳业、贵州中草药、郑州速冻业、福建茶业、晋江食品、四川调味业、新疆枣业、寿光蔬菜业、湖南槟榔业、安徽炒货、莱芜姜业、安吉竹业、西峡香菇业、千岛湖的水和鱼。
美国大蒜之都吉尔罗伊每年举行大蒜节,已经举办了三十多届,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洽谈生意和观光,大蒜就是吉尔罗伊市最闪亮的名片。
无独有偶,焦裕禄之子焦跃进在王府井叫卖大蒜,成了一时热议的新闻,焦跃进还因此被称为“大蒜县长”。从此,杞县大蒜出了名,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2012年2月,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昌平举办。借助这次大会,昌平将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草莓交易中心。其中包括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建立草莓重点功能实验室和试验站,引进国际现代化草莓选果、分级、包装、加工设备及配套技术,推行具有国际化、市场化特点的经营模式。预计未来几年,昌平便将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全国的草莓产业科技研发基地、种业基地和中国北方草莓交易中心。
因此,五轮驱动就是政府推动,阶段性主导,主体是企业,龙头企业吸引农户以企业工人的身份参与,行业组织和专家在科技专业上指导和协助,从而形成全社会推动地方特产发展与成长的崭新局面。
 
关键点三:市场是根本,找市长,更要做市场
一直以来,做品牌是我国农业最短的腿,是地方特产企业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些地方特产企业,有的只有原生态初级产品,只能以原料的形态低价出售;有的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产品增值,不知什么产品才是市场需要的;还有的重硬件投入,轻思想方法,结果设备到位了,市场也饱和了;更有无数的水果品种、无数的特色食品、无数的地方特产群龙无首,处在无品牌和高质低价状态。
国家批准的各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企业数万家,真正优秀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应该活跃在市场上,而非文件和名单里!
我国地方特产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国家政策与财力的大力支持。因此,地方特产企业的创建与发展,首先要熟悉政策、争取政策、依靠政策和利用政策,要会找市长,争取国家财力支持,这是地方特产企业必须优先做的功课,是企业快速起步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驱动力,是市场驱动力,即地方特产企业必须在市场上赚钱!正如前总理温家宝所说“企业的发展终究要靠内生的动力”。从市场上赚钱,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长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这才是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根本目的!
那些只会吃财政饭、政策饭,不会做市场的企业,已经生存艰难,甚至难以为继。只有政策和营销、市长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强硬的企业,才能实现良性、持续、快速的发展。
找市长立项抓钱,更要在市场中赚钱!从市场上赚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在市场上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和彻底的成功!立项时会找市长,经营时会做市场,才是适合在中国国情下生存的优秀企业家。
赚钱的企业腰板才会直。如果企业赚钱,效益越来越好,那么这家企业在社会中就有天然的吸引力和公信力,有形无形的好处一股脑儿地向企业送来,政府的支持、工商的关照、税务的特惠、银行的宠爱、合作商的厚待、消费者的偏爱……就会“优势富集”,“强者愈强”!
政府和政策也是“嫌贫爱富”的,优秀的、有赢利能力进而在全国叫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荣誉,更是当地政府和领导的光荣,是当地政府和领导手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哪有不喜爱不支持的道理。
资金到位了,项目启动了,企业家必须实现从找市长到做市场的转变。要把相当多的精力和工作重点,从产业的前端(要钱、要政策、建厂房、搞生产),向产业的后端(产品增值、市场营销、品牌创建)转移,让农产品从农场进入工厂,从工厂进入市场,从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彻底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引领企业步入自身造血、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市场中赚钱,是一场真正彻底实现农业产业化根本目的的终极之战,是考验企业经营者能否经历市场风雨,成长为令人尊敬企业家的升级之战!
如果特产做不大,品牌没有影响力,一切都等于零。所以,特产企业必须掌握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的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