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阿里一句,公关不是万能的

2015-01-30   浏览:   来源: iDoNews 专栏

阿里和国家工商总局正面开战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站在公关的角度上来看一下阿里的整个应对流程吧。

阿里和国家工商总局正面开战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站在公关的角度上来看一下阿里的整个应对流程吧。

事件的起因,是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网购调查报告。该份报告显示淘宝及天猫上大量售卖伪劣商品。

该份报告的公布直接影响到的几个群体包括:

阿里巴巴

淘宝系卖家

消费者

电商行业其他厂商

阿里系投资人

由于平台的属性原因,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成为受伤最重的厂商。相比较于京东,一号店等直营偏重的企业,作为零售平台的淘宝成为了国家工商总局报告中最为关注的重点。

该份报告中对于卖家的直接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正在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卖家将会理所当然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在淘宝和天猫平台出售正品的卖家同样会因为该份报告的影响受到名誉和收入上的损失。

消费者对于电商平台的信心受到打击,消费意愿下降。

整个电商行业都会受到此份报告的影响而降低信誉和收入。

阿里系投资人将无可避免的受到损失。

那么,如何协调这几方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阿里面前最紧迫的工作。

好,那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问题的核心所在。

淘宝有没有出售假货?

毋庸置疑。

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有没有问题?

当然也有。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定调了。

不,慢着。我们现在就可以定调了么?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发现,这份报告对于直接相关的这五个群体中影响力权重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报告对于哪个群体的的影响力是最小的?

毫无疑问,是消费者。

为什么一份关于消费者权益的报告,对于消费者来讲却是最不重要的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尽管知道网购会有一定几率遇到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在衡量了售价和假货比例之后,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了这个现实,并愿意承担起这种风险。

这个原因可笑么?

不,仅仅是因为穷而已。

中国的消费者,可以说是全世界忍耐程度最高的消费者了。他们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质量更好的的正品。

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很多人都徘徊在“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比脸还干净的钱包”之间。再加上很多所谓的“官方正品”厂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自己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让我们的市场中充斥了不信任的感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买任何东西都是有风险的,所谓的售后服务和质保政策,也都不过是厂商们拿出来做宣传的噱头。真的遇到问题时更多的只能是自认倒霉。

所以在“有可能出问题而且价格更贵的官方正品”和“有可能出问题但是便宜到我终于能承受的淘宝货”之间,他们选择了淘宝,他们也成就了阿里巴巴。

因此,在这个最核心的矛盾上面,阿里和消费者的立场其实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即便国家工商总局再多出几份更科学更严谨的报告。对于消费者和淘宝品牌之间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阿里的公关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这件事,本不至于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从国家工商总局发布这份报告的动机来看,这份报告所代表的意义其实并非要针对阿里巴巴或是整个电商行业。而是对于市场上所有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次主动出击。换句话说,由于电商平台的开放性和典型性,电商平台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比例和线下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比例其实是相仿的。而且,实际上也更多。

由于在电商平台上制假售假的门槛更加低廉,电商平台上充斥假货的问题就会显得尤为突出。这并不是阿里本身的错误,但阿里确实在客观上为假货泛滥提供了条件。被国家工商总局点名,从理论上来说,是一定会出现的情况。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今后的每次调查,阿里都将是被挂在最高处的祭旗者。

如果阿里巴巴的公关能够接受这样的客观设定,那么在一开始,就应该做好这样的应急备案。而不至于临时拿起公关武器,和政府机构来一场斗智斗勇。

我个人认为,阿里本次的公关从一开始的定调就非常有问题。

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出现之际,阿里的公关立场选择了站在政府的对立面。

公关立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要在这个群体游戏中和谁站在一起。

让我们回忆一下这场游戏中的玩家:政府,阿里巴巴,消费者,卖家,电商行业其他玩家,投资人。

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尽管有着很大的缺陷和问题,但是该份报告的出发点是好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政府和消费者划为同一战线。

对于销售“官方正品”和诚信经营的电商卖家来说,这份报告尽管会给他们带来短期影响,但如果这份报告可以净化电商环境,对于他们的长久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会愿意支持这份报告。

对于阿里的投资人来说,这份报告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会导致他们的投资收益下降。但是投资人永远都是站在阿里这一方。

而对于其他电商行业的玩家来说,由于这份报告中最主要的问题发生在阿里巴巴,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观望整个事态的发展,并随时做好当墙头草的准备。如果这些厂商的公关部门更加机智的话,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壮士断腕和落井下石的准备了。

当淘宝微博第一次以官微小编的身份发出声明时,阿里已经做好了站桩输出的准备。他决定和政府机构刚正面。

这个立场对于公众来说,所传达的第一个信息是:阿里可以说不!

相比较与声明内容中的各种理由,阿里似乎并没有理解公关立场对于公关行为的决定性意义。这就好像当你判断一个人时,你会更多地看他做了什么而并非他说了什么。

通俗意义上理解大约就是,你总能为你所做的找到相应的理由。

“阿里可以说不”的概念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呢?

公众会认为阿里是一个有骨气的公司么?公众会认为国家工商总局是想要分阿里这块肥肉么?公众会认为阿里从此就可以变成“阿里巴巴共和国”了么?

当然不会。

评估一下公众对于“有钱人”和“习大大的政府”的不同舆论口径就会知道,如果这场游戏阿里赢了,那么唯一可能出现的舆论就会变成“有钱就是屌大!”如果这场游戏阿里输了可能出现的舆论就会变成“有钱你就能装逼么?政府早晚收拾你!”

那么问题又来了,无论阿里输赢,政府都是输家,那么接下来政府该怎么办呢?

做公关,首先要有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果阿里的公关现在变成国家工商总局的公关,你又该怎么做呢?在挑起这场收不了场的游戏之前,你们就不评估一下风险么?把政府机构举上公众舆论焦点真的没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很少有企业真的明白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从一个巨型企业的角度出发,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补充政府职能缺陷,提高社会生活水平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无论政府的调查报告是否存在问题,它的出发点依然是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你说你委屈是OK的,你说这份报告有问题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挑战政府的公信力是企业社会责任么?

你质疑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报告没有问题。那么你出一份科学客观的报告我看看来?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淘宝微博撤下了这份火药味十足的声明,并宣称这是个人行为,不代表淘宝立场。而且随之而来的,是马云的一份声明,宣布淘宝将成立一个“打假特战营”。

这也许是阿里巴巴在整个危机公关事件中做对的唯一一件事。

但是接下来,阿里巴巴的公关却走向了一个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向。

他们把工商总局的刘红亮司长推到了前台,并声称要投诉他程序失当,情绪执法。

当我第一次看到阿里在相关公关稿中提及刘司长时,我身上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真的。

在抱屈含冤的文字中那股隐隐的杀气已经扑面而来。整篇文章里,我似乎只看到了这位司长名字背后明晃晃的四个大字。

杀人,诛心!

我丝毫不怀疑在接下来的公关战中,这位可怜的司长将会成为整个事件的替罪羊。也许就在今天,关于这位司长的爆料,野史,甚至个人隐私都将暴露在全体公众面前。这位国家机关公务员,将会领略到来自我大公关圈最专业的技术手段,成为整个事件唯一的解决方案。

这真是赤裸裸的拿钱砸死你的节奏啊。

阿里公关清楚的明白正面和政府机构交战是绝无可能胜利的。在无法挑战整个政府权威的前提下,他们选择了最下流的手段。

找一个突破口,干掉那个领头的,告诉公众这个人就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他是个坏人,他有很多见不得人的丑事,和政府没关系。

好厉害!

别说你一个司长,就是一个省长,一个部长,难道你就没有做过什么不能对外人说的事情么?凭借强大的媒体控制能力和资金支持,翻你的老底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虽然没法挑战政府权威,但我让你成为一个丑闻这不就够了么?

一旦这个人身败名裂,你们以后还有谁敢查我?!

还有谁?!

作为一个公关行业从业者,第一次在自家的地盘上见到如此专业的公关策略,我真的是吓尿了。

原来我大天朝公关圈真的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可这样真的好么?

做公关一定要分出一个胜负输赢么?难道你上市了,有钱了,公关部的KPI就变成了打赢了多少场公关战么?

即便今天你把这位刘司长搞到身败名裂,贵司就可以独步天下一统江湖了么?

尽管我不愿意提及任何政治性话题,但是这个问题今天不得不问:

你们懂政治么?

你们真的以为治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15亿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么?政府虽然在很多方面工作做的确实不足,但是换了你,你就能做好么?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国家工商总局要你解决相关问题正是在他们的职权范围之内,这有什么问题么?现在市场上假货泛滥当然工商总局要承担相关责任,但是放任假货在市面上流通就不归他们管么?

最后,我只能奉劝阿里一句:

公关不是万能的。

真的不是。

注:本文首发iDoNews 专栏,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