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新思考:浅说文明农业与现代教育

2015-03-04   浏览:   来源: 中国好品牌网

农业是什么?农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农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文的基础,是生态的基础,是经济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是稳定的基础,是全民健康的基

 农业是什么?农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农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文的基础,是生态的基础,是经济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是稳定的基础,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农业是需要敬畏的,是需要感恩的,农业不能成为掘金场,不能成为征战场!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也可以是我们对土地对农业的态度!
 
    与道德相悖的农业
 
    说到农业,让我们不禁想起中国人重复了几千年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现在看看我们的天,已经越来越黑,越来越暗。人类从学会使用工具开始,就有了农业,大家试想一下,如果那时候随便问一下我们的祖先,您为什么种地?回答肯定是:为了自己吃,为了生存!现在呢?同样的问题,回答可能不一样了:为了赚钱,为了致富!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之外,还要追求高收益,因此开始了向土地强力掠夺的战争,化学农业由此产生,对大自然的破坏,对人类自身的伤害也由此开始,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遭到无法估量的破坏,这是背离文明走向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让社会环境和谐健康,需要现代教育!
 
    有朋友建议我讲道德农业,很多人也认为目前的状况是人们普遍道德滑坡的结果,我们姑且相信这个结论。但是,把道德和农业联系起来本身是很滑稽的,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为什么到了现代却找不到道德的影子?道德是什么呢?道,就是规律,规矩,规则,多指自然法则;德,原则,守则。在普遍意义上说,道德就是个人愿意尊重客观规律,愿意遵循的原则。农业是一个群体生存的基础产业,把个人原则和一个产业联系在一起,不一定能找到问题的根源,目前的食品安全及农业状况让我们必须从多层面去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表面上看起来是农业的问题,实际上是伴随着文化衰退一同向我们袭来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哪一样不是民生之根本?只有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有文化力的提升才能解决生态农业的问题。
 
    社会现实是群体行为的结果,群体行为体现的是文化现实,我们需要从文化层面解读社会现实,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人类一直在走向文明,也就是从野蛮向文明变化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应该是文明化,就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变化。是人类通过发现和使用新方法新工具从而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而改变习惯、规则和制度。
 
    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交易方式之中,植根于我们追求幸福、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中,植根于我们的情感与信仰之中。
 
    当今之农业,相害于土地,相害于兄弟,思想安得健康?身体安得健康?
 
    与责任相悖的农业
 
    先来看看我们的生产方式。一个个自作聪明的人,不择手段地提高产量以追求更高的收益,罔顾良知,蔑视责任,昧心生产以换取更多的钞票,然后心安理得地换来别人生产的东西,殊不知,别人也在用同样的方式生产,各自为战,相互伤害的关系由此确立。什么有害的东西都敢制造,什么资源都敢破坏,看看我们的包装文化,华而不实,假大虚空,眼看着资源被硬生生浪费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自己要走向灭绝,大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从上到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高生产力,因为我们普遍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瘦肉精、苏丹红、膨大剂,哪一样不是高科技?这样的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再来看看我们的消费方式。钱少的人眼睛盯着价格低廉的便宜货,不问品质,不问出处,只管省钱;有钱人眼睛盯着新奇特稀,不问业态,不问生态,只管面子,只管炫耀。殊不知,钱代表一种权力,一种支配物质的权力,消费是一种选择,你用好你的选择权了吗?
 
    再有,人类最大的野蛮是什么?人类发展是在创造财富,创造财富是一种文化,人类生存是消耗财富的,消耗财富也是一种文化,除了正常消耗之外,看看我们浪费多少。一个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餐饮业每年扔掉的食品足够两亿人吃!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提高生产水平,只要厉行节约,就可以让我们生活水平提高16%!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攀比文化,可能浪费那么多食品吗?如果我们没有空前的面子文化,还会浪费那么多资源吗?
 
    交易方式也是文化。作为生产者的时候,千方百计卖出高价钱,虚标价格,等消费者砍价,有多少欺骗包含在交易中?商家所作的是流通,可是商品真的通吗?作为消费者,又有多少人关注生产者背后的黑幕呢?
 
    文明农业从心开始
 
    食安民安,农安国安!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对金钱的热爱已经超乎想象,这普普通通的用于物品交换的媒介物充满了无穷的魔力,让人们放弃良知,放弃尊严,使所有规则都一律服从于获取,所有方法也都指向直接或便捷,违背自然规律,打破公共秩序,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食品安全只是自食其果的一个证明。
 
    每一个真正的文化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文化使命。当现代化的步伐已经严重搅扰了人类正常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时候,艺术家们能用他们的作品向人们表达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让人们思考人类与万物共生之道,同时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哪怕是片刻的宁静,那么,文化生态就有可能逐渐恢复。
 
    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不是一句空话,要靠实实在在的教育模式,要发挥教育本身对人性的影响,保护灵性,培养个性,建设品性。产业的提升本质上就是人的提升。一个农业大国,面对日益短缺的农业人才,必须从源头做起。
 
    三农这个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三农问题的提出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有把农业农村农民拒之于国家经济结构之外的嫌疑,而事实也在不断印证这一点,那就是经济建设对三农的伤害太大,农业被冷落,农村被掏空,农民被抛弃,导致大社会无法形成,大市场无法建立,大文化更是失去基础,大农业更加遥遥无期。
 
    教育兴农,文化兴国。
  
    情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类的情感很复杂,但是情感所具有的方向性很简单,那就是爱和恨,爱通向文明,恨通向野蛮。爱,产生的是相互包容、相互奉献,恨,产生的是相互争夺、相互伤害。爱,可以激活人性中的良知,可以启动人性中的责任。

    爱是文明的起点。爱是平等的产物,爱是在平等状态下产生的奉献意识及行为。
 
    人类走向文明的基础就是爱,不论是什么爱,都需要找到起点,爱的起点是承认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改变是痛苦的,是艰难的,改变对农民的情感,改变对农业的认识,改变对农村的漠视,才能最终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对农民的歧视,对农村的漠视,对农业的轻视,已经让我们尝到了恶果。安农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改变人们的情感。
 
    新时代的教育要打破城乡隔绝,利用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工具,让城里人知道,农村也是城市人的农村,重建信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树信心,是这个工程的基础。无知,麻木,冷漠,恐惧,都是重树信心的障碍,传播知识,相互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相互温暖,相互关爱,让人们,特别是青年,爱上农村,爱上农业,爱上农民,才是安农教育的核心!
 
    安农计划的核心是安农教育,安农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我们希望在科技泛滥的今天,通过公开课、纪录片、专题片、情景剧等大教育模式,帮助新农人表达意愿,传递情感,明确态度,有效沟通,达成信任,实现共赢,促进和谐。

    (作者系北京安农研究院院长 李永生)